2025年4月22日下午,南京机电-无人机产业学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。产业学院全体理事积极参会,电子工程系专业团队也列席其中。此次会议由姚小冬理事主持,会议聚焦“深化产教融合、赋能无人机产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”主题,汇聚“政、行、企、校”多方力量,共绘无人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新蓝图。
理事长刁爱军向与会理事致以热烈欢迎,并向各理事成员颁发理事聘书。刁爱军表示,无人机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的“试验田”,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肩负重任。他强调应构建“产教深度融合、项目实战牵引”的协同育人机制,着力培育知识体系完备、专业技能精湛、市场适配性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。同时倡议全体理事充分践行主体责任,高效整合产业资源与创新要素,围绕现代产业学院的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凝聚智慧合力,携手打造无人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标杆。
姚小冬理事全面汇报了无人机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,系统阐述了产业学院在基础设施升级、教学资源整合及校企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重点指出下一阶段将创新理事会领导下的校、行、企、校共治机制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会议召开前一周,全体理事已提前审阅了《南京机电-无人机产业学院理事会章程》和《无人机产业学院实战项目管理办法》两份文件,并提出优化建议,会上成功审议通过了这两项文件。此次通过的文件重点明确了理事会战略决策程序、校企协同育人权责清单及实战项目全周期管理规范,标志着无人机产业学院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关键突破。新规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和量化评估指标,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可操作、可持续的制度保障。
最后,毛学军理事带领其他理事和列席会议的专业团队教师一起,以《关于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》为主题展开了研讨,毛学军理事以无人机产教融合实践为例,系统阐释了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建设的实施路径。他强调,需通过“区域联动、政行企校协同”机制,构建“双智能巡检”系统等实体化平台,将AI识别、集群调度技术与真任务场景相结合,形成“教学-研发-应用”闭环。无人机领域通过“五金”建设(金专、金课、金师、金教材、金基地),实现智能化飞行与航空文化育人双线并进,其无人化、全天时等特色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。同时提出深化“四合作”模式,以企业运营反哺教学,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,通过政策、经费、组织三重保障体系,实现资源集约化、效益最大化,为产教融合型院校建设提供可复制方式。
南京机电-无人机产业学院的成立,是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、服务低空经济的重要举措,也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迈入新阶段。未来,无人机产业学院将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,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无人机行业升级目标,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模式,助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图:丁向琴
文:丁向琴
审核:叶绘